2000年以来湖北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13    作者/来源:本站 发布者:宁桃丽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一理念在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2017年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不仅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也有利于缩小民族间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湖北省下辖恩施州、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三个民族自治地区,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并存。研究湖北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情况,能反映出民族地区和非民族地区各民族交融的差异以及区域间的互动。

本文选取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和其占总人口的比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量和民族混合户数量及其占家庭户的比例几个指标来衡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程度,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及其流动情况能直观体现民族经济交往与文化交流状况,民族混合户的本质是族际通婚,体现了各民族在社会结构上的关联与重组,反映出民族交融情况。依据湖北省第五次、第六次和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从宏观与微观层面揭示湖北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现状、特征与2000年以来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演变趋势,力求为促进各民族交融发展提供参考。

一、湖北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现状与特征

(一)2020年,湖北省少数民族人口共2771099人,涵盖55个少数民族

2020年,湖北省总人口57752557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湖北省总人口的比例为4.8%(2771099人),处于31个省级行政区第16位,除开五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这一比例高于湖北省的有青海、贵州、云南、海南、辽宁、甘肃、湖南、吉林、四川和重庆,这些省(市)都下辖有民族自治地区。湖北省民族地区汉族人口占比41.24%,少数民族占比58.76%,非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比仅8.55%。

从少数民族种类看,湖北省56个民族杂居。人口超过一万的民族由高到低依次是土家族、苗族、回族、侗族、壮族、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彝族,民族交融度高。全国56个民族在武汉均有分布,恩施州和黄冈市的少数民族种类也超过了50种。除了已认定的民族,2020年湖北省还有未识别民族人口1591人、入籍人口431人。

(二)湖北省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呈“一片一带一圈多中心”的特点

湖北省所有县市都有少数民族人口居住,民族地区十县市聚集了湖北省83.4%(2310947人)的少数民族人口,连成一片。16.6%(460152人)的少数民族人口杂居在非民族地区,形成“一带一圈多中心”。以宜昌市为起点,沿沪蓉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往东,经过荆州市、潜江市、仙桃市至武汉市,形成少数民族聚居带,交通条件对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产生了较大影响,为民族交往交流创造了条件,交通改善促进了各民族间交往。以武汉市为中心,散射至武汉都市圈各市,形成了少数民族聚居圈;除此之外,钟祥市、樊城区和襄城区、张湾区和茅箭区、郧西县等形成了小规模少数民族聚居中心,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吸引了更多少数民族人口居住,经济发展为各民族交往交流提供了更好的环境,除了受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也与湖北省几个民族乡的分布有关。

image.png 

图1  湖北省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图

数据来源:根据第七次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整理绘制。

(三)2020年,在湖北省流动的少数民族人口超过81万,各民族交往交流频繁

在湖北省流动的少数民族人口包括省内人户分离少数民族人口与省外来鄂少数民族人口,分别占比81.1%和18.9%。省内人户分离少数民族人口主要流向户口登记地以外的地区,留在市区内的仅有4.2%。

不论是省内人户分离少数民族还是省外来鄂少数民族,皆涉及我国所有民族成分,流动量较大的少数民族既包含世居湖北的民族,也有近些年来鄂人口增速快的民族。湖北省民族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为土家族和苗族,占全省所有少数民族人口的90.2%,因此省内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省内人户分离的土家族和苗族人口占少数民族人户分离人口的93.68%,其次为回族和侗族。省外流入的少数民族人口中,土家族最多,回族超过苗族排名第二,土家族、苗族和壮族等民族长期以来都有较多人口在湖北省生活,这些民族经过长时间居住在湖北省各地,各地各族人民已熟知其民族文化,有较好的民族交融基础,更容易与其他民族交流交融。其他流入人口相对较多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壮族、维吾尔族、彝族、藏族、蒙古族、满族、布依族、侗族、瑶族、白族、黎族、仡佬族和畲族等。不同少数民族人口的大量流动反应出各地区能够接纳和包容不同民族共同生活,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交融。

(四)壮族、维吾尔族、彝族、布依族、藏族、瑶族等民族在湖北省的人口数量激增,其他民族相对稳定

在湖北省人口超过5000人的民族中,壮族、维吾尔族、彝族、布依族、藏族、瑶族等民族2020年的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比,增幅都超过200%,主要集中于2010年至2020年这十年间,且55%以上都是省外来鄂流动人口。 这几个民族中,又以维吾尔族增幅最大,省外来鄂人口占比最高,2000年和2010年在湖北省内仅有1457人和2577人,2020上升至12452人,上涨7.55倍,其中87.34%(10876人)为户口在省外的来鄂流动人口。壮族、彝族、布依族、藏族和瑶族2020年与2000年相比增幅分别为2.15倍、4.33倍、5.57倍、3.29倍和2.45倍,2020年这几个民族的省外来鄂人口分别占比65.63%、76.28%、72.1%、86.69%、57.36%。

表1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数量与构成 (单位:人)

image.png

数据来源:根据第五、六、七次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整理。

 

这几个民族在湖北省的人口数量激增,除因务工、婚姻等原因从省外流动至湖北外,也与近些年湖北省各高校招收了较多这几个民族的大学生有关。从这几个民族在湖北生活的人口年龄构成看,15-24岁所占比例都较大,其中20-24岁所占比例最大,藏族甚至超过80%都是15-24岁。从城乡构成看,这几个民族60%以上的人口都居住在城市,与大学的分布相符。可见高校招生政策对各民族的容纳有助于促进民族交往,高校民族生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的重要群体,从长期看对促进各民族交融有重要作用。

表2  各民族15-24岁人口比例与城乡分布


分组

小计

15-24岁占比

城市

占小计比

占小计比

乡村

占小计比

所有民族合计

57752557

8.87%

24657421

42.69%

11662953

20.19%

21432183

37.11%

藏族

7065

81.42%

6000

84.93%

424

6.00%

641

9.07%

维吾尔族

12452

59.38%

9282

74.54%

1475

11.85%

1695

13.61%

彝族

11382

47.30%

7377

64.81%

1364

11.98%

2641

23.20%

壮族

24633

43.00%

16272

66.06%

3388

13.75%

4973

20.19%

布依族

7982

48.18%

4914

61.56%

1115

13.97%

1953

24.47%

瑶族

5410

35.51%

3359

62.09%

816

15.08%

1235

22.83%

数据来源:根据第七次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整理。

 

(五)2020年湖北省民族混合户占家庭户比例为2.26%,居于全国中等水平

2020年,湖北省民族混合户总数达450815户,75.2%(339144户)的混合户分布在民族地区。从构成看,97.7%(440412户)的民族户由两个民族组成,2.27%(10228户)为三个民族户,由四个民族户组成的家庭户较少,共175户。从占家庭户比例看,民族地区23.88%为混合户,非民族地区0.6%为混合户。全国民族混合户占家庭户总数的比列为2.9%,略高于湖北省混合户所占比例,少数民族人口占比大且多民族混居的贵州、云南、辽宁、青海等省和五个民族自治区这一比例高于湖北省。这说明各民族交融不仅与各地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有关,也与少数民族混居的历史有关,民族交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六)邻近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频繁

非民族地区以民族地区为基点,距离越近民族交往越频繁,湖北省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和民族混合户的分布都呈现了这一特征。

从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来看,非民族地区,武汉、宜昌和荆州少数民族人口最多。有184673人(6.7%)居住在武汉,101129(3.6%)人生活在宜昌,44927人在荆州(1.6%)。就少数民族人口占当地人口比例而言,恩施州占比57.6%(1989230人)的人口是少数民族,宜昌市、神农架林区和武汉市少数民族人口占比分别为10.9%、5.6%、1.5%,其他各市少数民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比例都不足1%,依次为荆州市、荆门市、潜江市、仙桃市、襄阳市和十堰市,距离少数民族聚居区最远的鄂东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比最少,都不足0.5%。

表3  湖北省各市(州)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及占总人口比例(2020年)

地区

总人口

少数民族人口

少数民族人口占比

地区

总人口

少数民族人口

少数民族人口占比

恩施州

3456136

1989230

57.56%

十堰市

3209004

15931

0.50%

宜昌市

3896407

422846

10.85%

襄阳市

5260951

24333

0.46%

神农架林区

66571

3731

5.60%

黄石市

2469079

10245

0.41%

宜昌市(非民族地区)

3419641

101129

3.00%

鄂州市

1079353

4331

0.40%

武汉市

12447718

184673

1.48%

咸宁市

2658316

9359

0.35%

荆州市

5231180

44927

0.86%

孝感市

4270371

11336

0.27%

荆门市

2596927

18386

0.71%

随州市

2047923

4834

0.24%

潜江市

886547

5446

0.61%

黄冈市

5882719

13439

0.23%

仙桃市

1134715

6100

0.54%

天门市

1158640

1952

0.17%

数据来源:根据第七次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整理。

 

从民族混合户的分布看,非民族地区中,紧邻恩施州且下辖有五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宜昌市混合户占比最高,为4.42%,其次为与恩施、宜昌交界的神农架林区,混合户占当地家庭户比例为1.87%,然后是与宜昌接界的荆州市、荆门市和潜江市。除开武汉市,距离民族地区远的市民族混合户占比越小。

表4  2020年湖北省民族混合户占家庭户比例

地区

家庭户户数(户)

混合户户数(户)

占比

地区

家庭户户数(户)

混合户户数(户)

占比

合计

19931045

450815

2.26%

十堰市

1169185

4106

0.35%

恩施州

1231949

308289

25.02%

鄂州市

376283

1154

0.31%

宜昌市

1432810

63314

4.42%

咸宁市

897754

2653

0.30%

神农架林区

23378

438

1.87%

仙桃市

429715

1223

0.28%

武汉市

4082533

31367

0.77%

黄石市

822193

2286

0.28%

荆州市

1833292

11576

0.63%

孝感市

1449755

3639

0.25%

荆门市

925728

4736

0.51%

随州市

732067

1788

0.24%

潜江市

296119

1453

0.49%

黄冈市

2007932

4169

0.21%

襄阳市

1810009

7839

0.43%

天门市

410343

785

0.19%

数据来源:根据第七次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整理。

 

邻近民族地区,地理距离近,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更便利,地区间各民族长期相互交流交往,地域文化趋同性高,民族文化差异小,民族间相互认同度更高。

二、湖北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演变趋势

(一)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及其占总人口比例和民族种类增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势向好

从2000至2020年,湖北省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和其占总人口比例都有所上升,人口数量由2596902增至2771099人,占比由4.36%上升为4.8%,除神农架林区,2020年,各市(州)少数民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比例较2000年都有提高,非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比2000年为0.4%,2020年上升至0.86%;各民族的人口数量也都有所增加,人口数在10000以上的民族由2000年的6个增加到9个。少数民族种类,2000年共53种,没有乌兹别克族与德昂族,2010年与2020年的数据均显示,湖北省少数民族种类增加至55种,2020年,武汉市、黄石市、十堰市、宜昌市、襄阳市、荆门市、孝感市、荆州市、黄冈市、恩施州等十个市(州)辖区内居住的少数民族种类达40个,2000年仅有武汉市、襄阳市、宜昌市和恩施州少数民族种类达到40。

表5  湖北省各民族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人)

分组2020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合计

59508870

57237727

57752557

汉族

56911968

54769192

54981458

少数民族小计

2596902

2468535

2771099

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4.36%

4.31%

4.8%

数据来源:根据第五、六、七次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整理。

 

(二)2010年是分水岭,2010年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明显增多

不论是能反映各民族交往交流情况的少数民族人口总量及其占总人口的比例、各市(州)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及其占当地总人口比例、各民族人口数量、少数民族种类,还是能反映交融状况的民族混合户数量及占家庭户比例,都在2010年形成凹点。

(1)2010年湖北省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占家庭户比出现下降的情况,2010年后增长速度超过2010年前的降速。2010年湖北省少数民族人口总数2468535人,低于2000年的2596902人,2020年增至2771099人,增长较快;从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占湖北省总人口数量比例看,2000年为4.36%,2010年为4.31%,略有降低,随后开始加速增长,2015年到4.68%,2020年上升至4.8%;从各市情况看,有超过一半的市2010年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与2000年持平或出现下降,包括十堰、襄阳、鄂州、荆门、孝感、咸宁、随州、仙桃、天门。

image.png 

图2  湖北省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与占总人口比例变化

  数据来源:根据第五、六、七次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和2015年湖北省1%抽样调查数据整理绘制。

 

(2)从各民族人口数量看,和2000年相比,部分有较多人口在湖北生活的民族在2010年人数出现下降,如土家族、苗族、蒙古族、回族、满族、侗族、白族、朝鲜族等,大多数民族2020年常驻湖北的人口数量得到回升或远超2000年和2010年。少数民族种类,与2000年相比,2010年襄樊、鄂州、咸宁、天门四地少数民族种类略有减少,至2020年,所有地区少数民族种类均增加较多。

表6  湖北省2010年出现人口数量减少的民族(单位:人)

民族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民族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蒙古族

10887

10318

13588

满族

14540

12899

15133

回族

77759

67185

76423

侗族

69947

52121

62725

苗族

214266

177490

214062

白族

7173

6410

8384

朝鲜族

2949

1960

2614

土家族

2177409

2100052

2285834

数据来源:根据第五、六、七次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整理。

 

(3)非民族地区民族混合户数量及占家庭户比例,总的来看2010年出现下降的情况,2010年后数量和占比回升且增速加快。从数量上看,宜昌、襄阳、鄂州、荆门、荆州、仙桃、天门混合户数量经历了先下降再上升的过程,仙桃市2020年混合户数量(1223户)依然低于2000年(1564户),其他地区2020年都超过了2000年。从混合户占家庭户总数比例看,2000年、2010年、2020年占比分布为0.42%、0.39% 和0.56%。2010至2020年涨幅较快,增长比例最高的为宜昌市和神农架林区,都超过了1.5%,宜昌市混合户占比涨幅最大,这可能与城镇化过程中,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到宜昌其他地区有关。至2020年,武汉市、宜昌市、荆州市和神农架林区混合户占比超过0.5%。除襄阳市、鄂州市和仙桃市,2000年至2020年,湖北省各市混合户占比都有所上升。

image.png 

图4  非民族地区民族混合户数量及占比变化

数据来源:根据第五、六、七次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整理绘制。

 

2010年后,湖北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快速增多,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民族政策的推动。2010年“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念提出,并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后,各地区对促进民族交融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有更多促进民族“三交”的政策来保障少数民族群体的权益,各族人民交往交流增多,相互之间理解加深,民族交融环境改善,从而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二是受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大背景影响。2000年、2010年和2020年,湖北省人口总数分别为59508870人、57237727人、57752557人,2010年较2000年也减少较多。受经济发展影响,2000年至2010年间中部地区大量劳动力外流,湖北省少数民族外出务工人员多,居住在各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减少。2010年以后,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中部崛起战略实施,部分出省务工人员回省就业和外省少数民族人口来鄂就业,少数民族人口回升。

三是湖北省民族地区交通条件改善。2010年湖北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交通状况改善,铁路和高速公路通车,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加速,原本居住在农村的大量少数民族人口进城务工,促进了少数民族人口思想观念转变,更多的少数民族人口更愿意主动走出去与其他民族交往,加深了各民族交流交融;另一方面交通改善,民族地区与外界交流更加便利,区域外各民族进入民族地区生活的人口增加,也加深了民族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三)少数民族区域分布聚集度降低,各民族交融度提高

湖北省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整体上趋于分散。2000年,少数民族人口集中于鄂西南与鄂中部分地区,少数民族人口超过10000人的主要是民族地区十县市、宜都市、松滋市和洪山区等少数县市,鄂东大多数县市少数民族人口不足1000人;至2020年,全省绝大多数县市少数民族人口都超过了1000人。非民族地区,各县市少数民族人口呈现同步增长特点,在其他县市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的同时,原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县市少数民族人口较其他县市数量依然更大。

image.png

    图4 湖北省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及变化

数据来源:根据第五、六、七次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整理绘制。

 

2000年至2020年,混合户呈现出由集中分布到分散分布的趋势。在非民族地区,与2010年相比,除仙桃市,其他地区2020年城镇混合户与农村混合户数量都在增加。2000年超过4000户的仅有恩施、宜昌、襄阳、荆州和武汉,2020年十堰、荆门、黄冈等地混合户数量也超过了4000,混合户数量增加的同时地域分布也更均匀。

image.png

图5 湖北省民族混合户分布图

数据来源:根据第五、六、七次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整理绘制。

民族地区整体上混合户数量增加,但占混合户总数的比例呈下降趋势。2020年民族地区混合户数量由2000年的284002户增至339144户。民族地区混合户数量占总数比例由2000年的81.3%降至2020年的75.2%,非民族地区混合户占比呈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18.7%上升至2020年的24.8%,说明不仅民族地区各民族交融度提高,同时有更多少数民族人口迁移至非民族地区生活,非民族地区民族交融度也得以提升。

 

表7  混合户在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的分布变化


混合户合计(户)

非民族地区混合户数量(户)

占比(%)

民族地区混合户数量(户)

占比(%)

2000年

349502

65500

0.1874

284002

0.8126

2010年

377442

65094

0.1725

312348

0.8275

2020年

450815

111671

0.2477

339144

0.7523

数据来源:根据第五、六、七次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整理。

(四)少数民族人口由聚居在农村转变为向城镇分散,城镇化推动了城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在城镇化过程中,湖北省少数民族人口由农村向城镇转移的总体趋势明显,居住的离散度增加。2000年湖北省81.59%的少数民族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2020年这一比例下降至50.2%。

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由农村转移至城镇的比例更高,农村少数民族人口占比由85.87%下降至56.36%,民族地区十县市在2000年时,除恩施市少数民族人口居住在农村的比例低于80%,为79.4%,其余九个县市都超过了84%,建始县和宣恩县91%的少数民族人口都集中于农村,经过20年发展变化,除长阳、五峰和宣恩县依然有超过60%的少数民族人口在农村居住外,其余八县市生活在农村的少数民族人口比例都降至60%以下,恩施市仅为42.56%,建始县由91.19%降至57.68%。

非民族地区整体趋势也是少数民族人口由农村向城镇转移,黄石、咸宁和襄阳市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在农村的比例略有上升,黄石和咸宁主要是因为少数民族人口的数量增长幅度大,原本基数较小。神农架林区生活在农村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比变化较小,一直在90%以上,从2000年的93.41%降至90.53%,且少数民族总人口也有所下降,由3741人降至3731人,可见该地区民族人口向其他地区流出较多。

image.png 

图6 湖北省农村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比例变化

数据来源:根据第五、七次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整理绘制。

 

(2)流入湖北省各地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主要流向为城镇。2020年省内人户分离少数民族流向城镇的人口占少数民族流动总人口比例为91.96%(608144人),流向农村的仅为8%(53122人)。省外来鄂少数民族人口以流向农村的比例为15.68%(24103人),但依然以流向城镇为主。

表8  省内人户分离与户口在省外来鄂少数民族人口数量


总计(人)

占比(%)

省内人户分离少数民族人口

省外来鄂少数民族人口小计(人)

占比(%)


小计(人)

占比(%)

市区内(人)

占比(%)

城市

495673

0.608

387304

0.586

26087

0.936

108369

0.705

242128

0.297

220840

0.334

1056

0.038

21288

0.138

乡村

77225

0.095

53122

0.080

733

0.026

24103

0.157

总计

815026

1

661266

0.811

27876

0.042

153760

0.189

数据来源:根据第七次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整理。

 

长期以来,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农业人口占绝对比重。少数民族人口由农村向城镇转移,意味着更多的少数民族人口融入汉族聚居区,不同民族的交往交流增多。

(3)民族地区城镇混合户数量增加,农村混合户数量减少,城镇混合户占比都有所提升。

表9  民族地区城乡混合户数量及占比变化

时间

2010年

2020年

地区

城乡混合户合计(户)

城镇(户)

城镇混合户占比

城乡混合户合计(户)

城镇(户)

城镇混合户占比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24509

8133

33.18%

24411

9503

38.93%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4747

2872

60.50%

6444

4160

64.56%

恩施市

54394

25553

46.98%

72122

46970

65.13%

利川市

42573

15311

35.96%

56662

29583

52.21%

建始县

34207

10579

30.93%

34959

17396

49.76%

巴东县

49144

12539

25.51%

42805

17593

41.10%

宣恩县

37027

9696

26.19%

34632

14910

43.05%

咸丰县

21013

6929

32.97%

22699

11000

48.46%

来凤县

29121

7122

24.46%

31044

13768

44.35%

鹤峰县

15613

4841

31.01%

13366

5824

43.57%

恩施州

283092

92570

32.70%

308289

157044

50.94%

数据来源:根据第六、七次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整理。

 

与2010年相比,2020年民族地区十个县市城镇混户数数量都在增加,除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其他县市农村混合户数量都在减少。2010年城镇混合户数量超过15000的仅有恩施市和利川市,2020年建始县和巴东县也超过了15000户。所有县市城镇混合户与农村混合户相比,城镇混合户在该地区混合户中占比都较2010年有所增加。在民族地区10各县市中,2010年和2020年城镇混合户数量都超过农村的只有五峰县,恩施市和利川市则由2010年的农村混合户多于城镇混合户转变为城镇混合户多于农村混合户,建始县、巴东县、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和鹤峰县虽然农村混合户依然多于城镇,但城镇混合户占比增长幅度大,建始县接近城镇与乡村各50%,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变化相对较小,至2020年,仅有39%的混合户分布在城镇。从恩施州整体来看,2010年67%的混合户分布在农村,2020年只有49%的混合户分布在农村。

民族城镇混合户数量及占比上升,说明在城镇化过程中,既有大量农村适婚年龄段的少数民族人口流动至城镇,也可能有较多农村混合户家庭整体迁移至城镇,从而使得城镇民族混合户占比迅速上升。这一变化反应出民族地区城镇为各民族共同生活营造了较好的环境,有较好的民族交融趋势。

(五)少数民族人口趋向于向经济发达的地区流动,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地区分散于各县市的少数民族人口,趋向于向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的中心城市集中,经济发展状况好的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增多。部分非中心城市的县市少数民族人口呈下降趋势,而恩施市、利川市等则有大幅增加。长阳、五峰、建始、巴东、宣恩、咸丰和鹤峰县2020年少数民族人口较2000年都有较明显下降,中心城市恩施市少数民族人口增长明显,由2000年的292114人增长至380047人,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的利川市2010年至2020年十年间少数民族人口增长了85482人,与湖南龙山县接界的来凤县少数民族人口也有小幅增加。

image.png

图7  湖北省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分布

数据来源:根据第五、六、七次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整理绘制。

 

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民族混合户数量增长快,交融加深。在非民族地区,武汉市混合户增加最多,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分别为15088户、15775户和31367户,涨幅近108%;其次为宜昌市,从2000年的18704户增至2020年的32459户,涨幅73.5%。在民族地区,恩施市混合户数量最多,2020年恩施市共有混合户72122户,较2000年增长80.4%。

少数民族人口向经济较发达地区流动,除了这些地区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也还得益于这些地区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居民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不同的文化更具有包容心,更能接纳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各民族混居的环境较好,民族交融阻碍较小。

三、总结与讨论

2000年至2010年间,湖北省民族交融速度略有放缓,2010年至2020年,基于民族政策支持、经济快速发展、民族地区交通条件改善等各种原因,湖北省各民族交融加快,各族人民交往交流增多,交融加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态势良好,但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湖北省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与民族混合户占家庭户比例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较大上升空间。目前省内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目的地以民族地区内部或就近流动为主,距民族地区较远的地区或经济发达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相对较少。二是民族交融速度相对较慢,虽然各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及其占比总体上都在上升,且少数民族人口主要流向城镇,但就混合户占家庭户比例而言,与2010年相比,2020年城镇混合户占当地混合户总数比例增加的地区仅有宜昌、荆门、荆州和黄冈,其他地区皆为农村地区混合户占比有所增加,这可能与2010年这部分地区农村混合户基数较小有关,但同时也反映出在各地各民族交往交流快速增多的同时,民族交融速度相对滞后,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农村地区民族交融环境需进一步改善,虽然大量少数民族人口在城镇化过程中流动至城镇生活,但农村依然是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的主要地区,省外来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也有较大比例流向农村,但农村的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相对于城镇都相对较差,农村地区民族文化、家族文化等更深厚,接受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的难度更大,不利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要进一步促进湖北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入手。首先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民族政策,实现各民族享受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保障各民族公平享受各项权利。其次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为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提供基础条件。加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促进民族地区各县市均衡稳定发展,为当地各民族人口提供良好生活环境的同时,吸引接纳其他民族来民族地区生活。进一步改善非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吸引更多少数民族人口定居生活。再次,通过各民族文化宣传,加强各民族间相互了解,减少民族歧视,增强民族认同感。同时也需着力改善民族地区教育条件,提升少数民族人口教育水平,促进其更好融入非民族地区生活;鼓励少数民族人口到非民族地区就业,与其他民族交往交流。最后,需要特别关注农村地区少数民族生活状况,改善农村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环境。既要改善农村经济状况,也要注重民族文化宣传,加强乡村振兴文化建设,改变部分农村居民的民族歧视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