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受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产业转型与升级是我国近20年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之相伴的是就业总体水平、结构与特征的变化。因而,深入、细致地分析城乡居民就业现状、趋势并提出对策是极具现实意义的,既可以发挥产业转型升级对就业增长的正向作用,同时又对产业转型升级与就业相互协调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湖北省作为“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重要省份,产业结构发展有自己独特的特征,资源禀赋、生态保护和粮食生产等方面都在全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2000-2020年的经济发展变迁背景下,湖北省的产业结构升级与发展带来的势必是城乡居民就业的巨变。分析与把握湖北省城乡居民就业变化现状与趋势有利于进一步吸引人才,促进“因地制宜”、协调发展。
一、 湖北省城乡居民就业现状
2020年,湖北省城乡居民就业现状主要呈现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多、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为主导以及国有经济单位工资水平高的特点。2020年湖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普”)结果显示,湖北省城镇就业率达97.13%,相比于2019年,下降约一个百分点,失业率仅3.4%。从行业分类看,制造业和建筑业是就业人口数量最多的行业,其就业人口数分占总就业人口数的24.3%、18.3%,两者总占比近半。从单位性质看,以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为主导,占比达40.83%,特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等服务业的就业人口多以城镇私营单位为主。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例,该行业总就业人口中,70.9%的就业人口集中在城镇私营单位。从工资水平看,当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最高的为金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和公共管理及社会工作三大行业,这三大行业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均达10万元以上。同时,在所有城镇经济单位中,国有经济单位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最高,2020年达到10.12万元。最后,从女性就业结构看,当前女性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教育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女性总就业人口中,19.7%集中在制造业,17.6%集中在教育行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以及卫生、社会工作行业的女性就业人口分占10.2%、12.4%。
(一) “90后”女性就业人口受教育水平最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年
据各出生队列就业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数据,1991-2000年出生的女性就业人口受教育程度最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年。但整体而言,湖北省男性就业人口的受教育水平要高于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比女性就业人口高0.2年。具体来看,1970年及以前出生的男性就业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显著高于1970年及以前出生的女性就业人口,其平均受教育年限比女性多1年左右。此外,女性就业人口中各年龄段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更不均衡,极化效应更显著,平均最长受教育年限与平均最短受教育年限相差8.6年。
(二) 男女受教育水平差距逐步缩小,“90后”“00后”女性平均受教育水平超过男性
图1 2020年各出生队列分性别就业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折线图
数据来源:根据第七次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整理绘制。
(三)信息服务业的就业人口年龄结构最为年轻化,39.65%处于20-29岁
从各行业的年龄组成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最为年轻化的行业,有39.65%的就业人口集中在20~29岁,20-34岁的就业人口占比达60%以上,远高于其他行业同年龄段人口占比。与之相反,农林牧渔业则是老龄化最严重的行业,45~69岁的就业人口比重高达69.7%。与农林牧渔相比,制造业、建筑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人口的年龄结构相对年轻化。以制造业为例,年龄在25-34岁间的就业人口比重为32.73%。此外,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以及住宿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的就业人口年龄集中在30-49岁之间,占比约为60%。
表1 信息、金融、文体等行业就业人口年龄组成
行业 年龄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 金融 | 文化、体育和娱乐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 | 教育 |
16-19岁 | 0.69 | 0.18 | 1.6 | 0.39 | 1.47 | 2.08 |
20-24岁 | 13.16 | 6.33 | 11.08 | 7.85 | 6 | 9.15 |
25-29岁 | 26.49 | 19.26 | 18.46 | 19.1 | 13 | 14.97 |
30-34岁 | 25.19 | 23.26 | 18.78 | 22.83 | 17.7 | 15.75 |
35-39岁 | 14.58 | 14.36 | 12.11 | 14.24 | 12.46 | 12.59 |
40-44岁 | 8.91 | 10.82 | 9.93 | 9.96 | 10.71 | 13.3 |
45-49岁 | 5.7 | 11.54 | 10.07 | 9.58 | 12.23 | 12.01 |
50-54岁 | 3.29 | 9.08 | 8.88 | 7.9 | 11.88 | 10.84 |
55-59岁 | 1.63 | 4.4 | 5.93 | 5.47 | 8 | 7.67 |
60-64岁 | 0.23 | 0.52 | 1.69 | 1.28 | 3.33 | 1 |
65-69岁 | 0.09 | 0.16 | 0.91 | 0.81 | 2.12 | 0.4 |
70-74岁 | 0.02 | 0.05 | 0.39 | 0.38 | 0.75 | 0.14 |
75岁及以上 | 0.01 | 0.04 | 0.18 | 0.22 | 0.35 | 0.09 |
数据来源:根据第七次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整理。
(四) 总就业人口中男性占比高出女性18.6%,乡村就业人口中男性占比高出女性20.7%
从就业人口男女构成看,总体上男性占比高于女性,就业人口数占比高出女性18.6%。同时,这一特征在乡村更为明显,湖北省乡、镇的总就业人口中,男性占比分别为60.34%、50.11%,乡村就业人口中男性占比比女性高20.7%。
从行业男女构成看,传统农业中林业就业人口的男女构成差异极大,男性占比为71%,女性仅占29%;采矿、建筑、电力、热力、燃力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传统工业行业的就业人口中男性占比均在70%以上,特别是建筑业和采矿业就业人口中,男性占比近九成;此外,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科学研究及技术服务等新兴行业的就业人口中男性占比也均达60%以上。上述就业人口的男女差距在乡村中进一步扩大。
从男女性就业选择看,男性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房屋建筑业、建筑装饰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女性则在纺织制造业、零售业、居民服务业以及教育业就业中占据主要优势。具体来看,在女性总就业人口中,15.2%从事制造业,其中又有4.54%的女性从事纺织服装、服饰行业;而在男性总就业人口中,19.73%集中在建筑业,而其中房屋建筑业的男性就业人口占据主导,占比为10.52%;在男性就业人口占主要优势的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中,道路运输业是男性就业人口的主要选择,占比达4.58%。
图2 2020年各行业大类就业人口男女构成
数据来源:根据第七次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整理绘制。
(五) 江汉平原腹地农林牧渔就业人口占比近半,制造业、建筑业就业人口环武汉聚集
从地区来看,湖北省农、林、牧、渔业的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荆州等江汉平原腹地地区,以荆州市为例,其渔业就业人口占比就高达全省的44.25%。而襄阳和宜昌作为湖北省副中心城市,农、林、牧、渔业的就业人口总数也达全省的14.74%和10.71%。恩施作为湖北省山地丘陵地形区,畜牧业就业人口占比高达全省的23.66%。制造业、建筑业就业人口则多集中在武汉、黄冈、孝感三地,其建筑业就业人口占全省建筑行业总就业人口的比重分别为17.8%、15%和12.2%,其制造业就业人口在全省所占比重则分别是16.54%、10.22%和10.67%。
图3 湖北省各地区农林牧渔就业人口份额地理分布图
数据来源:根据第七次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整理绘制。
(六) 环武汉城市圈地区及副中心城市的服务业就业人口占比高,
城市就业人口中,除省会城市武汉的服务业就业人口占比最高外,副中心城市宜昌、襄阳以及环武汉的城市圈成为服务业就业人口的集中地区。宜昌、襄阳作为湖北省副中心城市,其金融业、居民服务及社会工作行业的就业人口数占比都仅次于武汉。以襄阳市为例,其批发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等高附加值行业的就业人口数均位列全省第二。此外,得益于“武汉城市圈”的规划,环武汉城市圈地区也迎来了发展契机,高附加值行业的就业人口数量也位于全省前列。以孝感市为例,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就业人口占全省的9.12%,仅次于武汉;其房地产业就业人口数占比也超过宜昌,占全省的6.56%。
(七) 金融、信息行业工资水平高出平均水平50%以上,国有经济单位的平均工资水平比平均水平高出42.4%
从各个行业的工资分布来看,金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电力、燃气、水的供应、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公共管理、文体服务等行业的工资高于平均工资水平。金融业是2020年年平均工资水平最高的行业,平均工资水平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的74.8%。分单位性质看,国有经济单位和其他经济单位的平均工资水平更高,分别是101253、80277元,分别高出平均工资水平的42.4%、12.9%。
图4 2020年各行业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数据来源:根据湖北省统计年鉴整理绘制。
二、湖北省城乡居民就业趋势
(一) 在岗职工工资水平大幅提升,2000-2020年增长近5倍
2000-2020年20年间,湖北省在岗职工工资水平大幅度提升,从2000年的7565元增长至44955.2元,增长近5倍。分不同性质的就业单位看,国有经济单位的在岗职工工资水平最高,增长速度最快,2000-2020年平均工资水平增长7倍左右,位列首位。与之相反,城镇私营单位的在岗职工工资水平最低,2020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仅及国有经济单位平均工资的47.7%。
其次,细分各个行业大类来看,2010、2020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最高的行业均为金融业,2010、2020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分别为53768元与97049.3元。此外,2010-2020年间平均工资增长最多的行业为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十年间平均工资增长近1.5倍。
图5 湖北省2000-2020年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变化趋势图
数据来源:根据湖北省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整理绘制。
图6 湖北省2000-2020年各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变化趋势图
数据来源:根据湖北省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整理绘制。
(二) 农林牧渔、建筑行业“40-59岁”就业人口成为“主力军”,占比约半
通过分析2000、2010、2020年各行业大类的就业人口的年龄分布可发现,农林牧渔等传统农业的就业人口以及制造业、建筑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就业人口有进一步老龄化的趋势。其中,2000-2020年,农林牧渔行业60岁及以上的就业人口占比从8.81%增加到37.79%;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就业人口年龄也有进一步变大的态势,特别是建筑行业,20-29岁的就业人口占比从2000年的26.09%下降到12.4%;30-39岁的就业人口占比从2000年的42.01%下降到25.56%;50-59岁的就业人口占比在这20年间上升了20%以上。2020年,建筑行业中,40-59岁的就业人口占比已超全部建筑行业就业人口的50%,大龄就业人口已成为主要就业人群。
图7 农林牧渔业各年龄段就业人口占该行业总就业人口比重折线图
数据来源:根据第五、六、七次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整理绘制。
图8建筑业各年龄段就业人口占该行业总就业人口比重折线图
数据来源:根据第五、六、七次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整理绘制。
(三)江汉平原腹地农业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武汉城市圈”城市就业形势发展快;卫生、社会服务等公共服务领域就业人口集聚进一步增强
从地区上看,农林牧渔行业的就业人口大体集聚在襄阳、宜昌以及荆州这些鄂西或鄂西南地区,黄冈地区比较特殊,2000-2020年农林牧于就业人口从12.77%下降到9.04%,呈下降态势;采矿业就业人口主要聚集地在宜昌、黄石以及十堰等地区,潜江作为直管县在采矿业就业人口数量上有一个攀升,从5%增加到11.29%;
图9 2000-2020年湖北省各地区农林牧渔就业人口占比变化趋势图
数据来源:根据第五、六、七次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整理绘制。
2000-2020年间,制造业就业的地区分布变化最大,地理分布基本呈现从“分散”到“集聚”再到“分散”的转变过程。2000年,武汉、襄阳、荆州及宜昌等地都是制造业就业集中地,就业人口占比分别为27%、11%、9.3%和7.9%,2010年,在地理分布上则逐步成为“一家独大”局面,武汉的制造业就业人口占到制造业就业总人口的21.7%,而其他市区的制造业就业人口有不同程度地下降,襄阳市的制造业就业人口占比从11%下降到8%,2020年,制造业就业人口再次分散开来,武汉、孝感、黄冈的制造业就业人口分别占湖北省整个制造业就业总人口的16.5%、10.7%、10.2%。
图10 2000-2020年湖北省各地区制造业就业人口占比变化趋势图
数据来源:根据第五、六、七次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整理绘制。
建筑业的地理分布也发生了改变,2000-2020年,孝感逐渐也成为了建筑业就业人口集聚地,该行业就业人口占比从7.4%增加到12.2%。武汉和黄冈则一直是建筑业就业人口集聚中心。
图11 2000-2020年湖北省各地区建筑业就业人口占比变化趋势图
数据来源:根据第五、六、七次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整理绘制。
批发零售业中,孝感作为临近中心城市——武汉的城市,批发零售业的就业人口也在逐步上升,2000-2020年,孝感市批发零售业的就业人口占比从6.5%上升到9.7%。
图12 2000-2020年湖北省各地区批发零售业就业人口占比变化趋势图
数据来源:根据第五、六、七次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整理绘制。
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等行业的就业人口的集聚现象在近20年间则表现得更为显著。2010-2020年间,武汉市的教育行业就业人口在全省教育行业就业人口中所占份额分别是28.24%和30.24%,武汉作为湖北省省会城市,在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资源供给上有绝对优势地位,这些行业的就业人口也有进一步在武汉集聚的趋势。
(四)女性在国家、政党机关及社会团体的就业参与度上升趋势明显,20年间增长4.5%
2000-2020年各行业就业状况中,女性在国家、政党机关或社会团体的就业参与度显著提升,且上升态势明显。2000-2020年,女性在国家、政党等政治参与上从27%上升到35%。其中,女性就业参与度最高的是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宗教组织以及基层群众自治组织。2010-2020年十年间,女性在群众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宗教组织整个行业的就业占比从3.4%增加到7.9%,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整个行业的就业占比从14%上升到20.8%。
图13 2000-2020年湖北省国家、党政机关就业人口男女性占比变化趋势图
数据来源:根据第五、六、七次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整理绘制。
(五) 近20年女性总就业人口占比增加1.1%,国有经济单位就业人口占比减少32.3%
2000-2020年,整体上看,女性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在不断上升,2000、2010、2020年女性就业人口占全省总就业人口的比重分别是6.3%、4.9%和7.3%。但是,随着就业观念的转变,女性就业在单位性质选择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0年女性总就业人口中,在国有经济单位就业的人口占比达74%,占一半以上,但是到2020年,逐步下降到41.7%,不足女性总就业人口的一半。而从就业行业上看,女性就业人口集中的行业总体保持不变,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教育以及社会服务等行业,2020年女性在制造业的就业人口占比最高,达19.65%,教育行业的女性就业人口占比为17.57%。2000-2020年,女性在制造业的就业变化主要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00-2010年,女性在制造行业的就业占比从21.9%上升至29%,而2010-2020年间,制造行业的女性就业人口在女性总就业人口中的占比则下降近9个百分点。
(六) 就业人口受教育水平稳步提升,84.1%为初中及以上学历
从受教育水平上看,2000-2020年间,湖北省就业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在不断提升。其中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就业人口从8.6%下降到0.9%,大学专科与本科学历的就业人口占比从不足5%提升10%左右。总体而言,2000-2020年这二十年间,湖北省就业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与学历层次有了巨大提升,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就业人口成为“主力军”,2020年占比已达40.9%。
图14 2000-2020年湖北省就业人口各学历层次分布趋势图
数据来源:根据第五、六、七次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整理绘制。
(七)女性就业结构逐步转型,教育行业就业人口占比提升17%
2000-2020年间,女性就业结构逐步转型,金融、居民服务、修理与其他服务、教育行业的女性就业人口占比明显提高,以教育行业为例,女性就业人口数量在近些年逐渐占有绝对优势,教育行业就业人口中女性占比从2000年的44%提升至61%。金融行业是女性占比迅速提升的又一行业,2000年金融行业就业人口中女性占比仅45.8%,但2020年占比升至53.2%,超过男性。总体而言,女性就业结构在2000-2020年间发生了巨大变迁,2000年各行业就业人口中,男性占比大多大于女性,但随着时间变迁,除交通运输、电力、热力与燃气行业的就业人口男性仍继续占有优势外,女性在金融业、教育行业以及居民服务或其他社会服务行业就业人口中的占比愈来愈高,女性在消费型服务业就业人口中的占比逐步提升。
图15 2000-2020年教育行业就业人口男女构成
数据来源:根据第五、六、七次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整理绘制。
图16 2000-2020年金融业就业人口男女构成
数据来源:根据第五、六、七次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整理绘制。
三、湖北省城乡居民就业问题
(一)2020年,各职业、行业内部性别隔离现象仍然存在,仍需20%以上男性或女性改变职业或行业从而达到平衡状态
2000-2020年湖北省各行业、职业的男女就业差异在逐步缩小,但是各行业大类内部男女就业结构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某些特定行业的性别隔离现象依然存在。通过计算2020年湖北省各个职业中类中就业人口的邓肯指数,可以发现湖北省各行业的就业现状仍然存在一定的性别隔离现象。2020年邓肯指数约为33.4,这意味着需要33%左右的男性或者女性重新选择行业就业,才能在各职业中达到理想的就业平衡状态。此外,通过行业分类计算的2020年湖北省邓肯指数也达29,这意味着需要29%的男性或者女性需要重新选择行业就业,也才能达到理想的平衡状态。
随着就业观念的转变,女性在国家、政党机关及社会团体的就业参与度显著提升,20年间提升近4.5%。但是细分各职业中类来看,女性在某些职业的就业参与度不升反降,2010-2020年,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机构负责人职业为例,女性就业人口占比从20.1%降至16.9%;2020年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职业的女性占比相比于2010年也下降了2个百分点。
而行业大类就业中的性别隔离现象则更为严峻,具体表现在资源垄断型行业、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以及新兴服务业三大类中。具体来看,电力、燃力及水供应、交通运输行业、采矿业、建筑业、以及科学服务业中男性均占据主导地位。上述行业男性就业人口占比均超女性约20%,建筑业、采矿业以及交通运输行业的男性就业人口占比近九成。
(二)各地市州就业人口受教育水平极化效应显著,地区人才不均衡将进一步制衡区域协同发展
地区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湖北省各地市州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才集聚、人才建设密不可分。而地区就业人口受教育水平不均成为当前湖北省居民就业现状的显著特征,具体表现为各个地市州的就业人口受教育水平即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极差大且极化效应明显。
具体来看,武汉作为湖北省省会,也作为超大城市,其就业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排名位列全省首位,达12.5年,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湖北省平均水平。但是,湖北省其他地市州的就业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均不及全国水平。宜昌、荆门的就业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分别是10.7年和10.8年,但仍与武汉有较大差距。而作为直管县的荆门市,其就业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仅9.3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和全国水平。从地理方位看,就业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低的地市州主要集中在孝感、江汉平原腹地荆州与黄冈、鄂西部的恩施州与直管县天门。上述地市州从产业分布看,正是农林牧渔行业、建筑业、制造业就业人口集聚地。此外,襄阳作为鄂西北“副中心”城市,其就业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10年,低于宜昌、潜江,说明未来襄阳要进一步实施“人才引进”政策,打造人才优势,促使高素质人才的就业以支撑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
上述情况一方面说明武汉吸纳高素质人才的城市实力,但也说明了湖北省“一城独大”的现有格局将会致使人才集聚现象愈演愈烈。人才分布的不均衡则会致使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
图17 2020年全国与湖北省各地市州就业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数据来源:根据第七次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整理绘制。
(三) 农林牧渔、建筑行业大龄劳动力激增,未来或面临青年劳动力短缺困境
2000-2020年,各行业就业人口年龄都发生了变化,但其中最显著的变化趋势即农林牧渔和建筑业的大龄劳动力激增,具体表现为:2000、2010、2020年的该行业就业人口分别以“30-39岁”、“40-49岁”、“50岁以上”占主导。此外,农林牧渔就业人口的“老龄化”呈现为“持续老龄”的特点,建筑业就业人口的“老龄化”则呈现“老龄断层”的特点。
2000-2020年,农林牧渔业和建筑业的就业人口中近半数为大龄劳动力人口,农林牧渔业中60岁及以上的就业人口占比从不足10%增至37.79%,建筑业的就业人口中50-59岁的就业人口占比则上升了20%以上。2020年,建筑行业中40-59岁年龄段的就业人口占比已超全部建筑行业就业人口的50%,大龄劳动力已成为这两个行业的主要就业人群。此外,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建筑业就业人口在“50-59岁”至“60岁以上”两个年龄层次的就业人口数量上有“断层式”下降。
随着超龄建筑工人的离岗,新一代年轻人无法填补岗位空缺的用工困境可能会导致建筑行业的劳动力短缺问题。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青年就业人口更倾向于向金融、信息以及科学技术研究等高薪行业集聚,而传统的农林牧渔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或面临着青年就业人口短缺的困境。
四、湖北省城乡居民就业对策
(一) 提供就业培训,加强就业服务
目前,湖北省的大量就业人口仍处于初中学历层次,2020年初中学历就业人口占比仍达43%,仍然是就业“主力军”。随着灵活就业形式的推进与网络兴起对就业形势的影响,初中或以下学历就业人群可能会面临就业困境或转型难题,这就需要政府部门提供适当的就业培训与服务,帮助他们进一步适应新就业形势与变化。
此外,我们更应注意到青年就业者与女性就业者的就业结构变化。伴随着推动灵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时代背景与女性教育公平性问题改善的现状,青年就业与女性就业的比例都大幅上升。2020年青年劳动力占比达30.6%,其中一半以上是“30-34岁”就业人口;2000-2020年湖北省女性就业人口占全省就业人口比重从6.3%提升至7.4%;女性就业结构也逐渐发生改变,教育行业、金融业都成为女性占比具有优势的行业。
鉴于此变化,湖北省也更应该注重到当代年轻人、年轻女性的就业导向,关注他们的就业回报,更好地为青年就业者与女性就业者地提供就业服务与补贴政策。
(二) 推进“人才引进”,缩小发展差距
鉴于湖北省目前各地市州的就业人口受教育水平极其不均衡,各地级市可以继续推进“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以襄阳市为例,其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租赁商务业、房地产业以及居民服务业等行业的就业人口数量均位于全省前列,但地区就业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却不及宜昌、武汉。因而要适当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高素质人才“进来”,给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湖北省其他地市州也要扩宽多层次人才吸引渠道,加强多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一方面,拓宽多层次人才引进结构,把具有一定的专业专项技能、城市发展急需岗位的从业人员纳入“人才引进”的范畴。同时,制定多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扩宽“人才”范畴,做好人才优化分层,构建多层次人才支撑体系,出台更多针对劳动力的“人力引进”配套政策;另一方面,既要重视“引”,更要重视“留”,了解多层次人才的需求,针对不同层次人才分类制定和明确支持政策。
(三) 明确地区定位,“因地制宜”发展
湖北省作为中部省份,地势西高东低、中间低平;地貌类型也多种多样,有土壤肥沃的江汉平原,也有连绵起伏的丘陵山地,还有层层峦叠的山区林地;河湖众多。各地市州有自己浓厚的文化起源也有自己独特的资源禀赋,他们在行业发展上也有不同的特色,随之带来的是不同行业就业人口在不同地区的集聚。
以江汉平原为例,其由长江与汉江冲积而成,地势低平,河网稠密。随着唐宋以来经济重心的南移,江汉平原吸聚了大量的人口,物产丰饶,成为朝廷的财赋重地,1949年以来也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生产基地与水产区。2020年,其农林牧渔就业人口占全省的一半左右,未来可以继续巩固其农业优势地位,同时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应对就业人口老龄化的困境。
(四) 助推行业升级,“智慧”应对老龄
随着当代社会就业观念与择业理念的变化,青年就业群体更倾向于向就业回报高,薪资水平高的行业集聚。而传统的农林牧渔、建筑行业对青年就业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弱,其主要就业人群也越来越“老龄化”。
那么为应对农林牧渔、建筑业的就业人口老龄化的困境,可以从供需两个角度入手。需求方面,可以适当抑制建筑、房地产行业的大规模扩张并着重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从长远上解决青壮年用工紧缺的难题。而供给角度,则可以适当出台鼓励就业政策并完善工地周边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或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从而优化就业环境,促进更多年轻人投身建筑业、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