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健康领域的新特征与新形势
发布时间:2023-09-04    作者/来源:王赟 李婕妤/《中国人口报》 发布者:宁桃丽

近日,中国人口学会人口健康专委会主办的中国人口学会2023年会“人口健康”分论坛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与会专家学者聚焦新时期中国人口健康领域的新特征与新形势、新现象与新机遇,围绕多个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育龄群体生育力与生殖健康

现阶段育龄妇女避孕措施选择趋于短期。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冬梅基于2017年、2021年的定量与定性调研数据研究发现,育龄妇女中选择长效避孕措施的比例逐年降低,使用短效避孕措施的人员占比呈快速上升趋势,这使得减少人工流产、保护育龄妇女生育力面临严峻挑战。对长效避孕措施不了解或存在误解是育龄群众不愿选择长效避孕措施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她提出了加强长效避孕措施宣传等政策建议。

我国生育支持政策的不断完善,对生育行为的促进逐步显现。江苏省人口学会会长孙燕丽对我国产假制度的研究发现,我国现行产假存在制度外延亟待拓展、地区政策不够均衡以及产前产后假期布局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她从合理规划产假时间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老年健康与健康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群体健康水平亟需关注。北京大学助理研究员金鑫对2011年至2018年我国中老年白内障手术开展状况进行了研究,指出60岁及以上群体的白内障手术发生率相较于以往研究结果有所增长,且未来还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西安工业大学副教授程新峰的研究发现,相较于没有照料孙辈的老年人,照料孙辈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更高,家庭代际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

健康老龄化措施持续推进,医养结合与城乡医保整合成效显著。据测算,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30%。面对与日俱增的老年人口规模,国家在老年护理机构资源扩容、养老服务质量评估等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不断完善,有效推动健康老龄化发展。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陈岩的研究发现,医养结合政策显著提升了老年健康管理服务利用水平,政策效果随着地理区位、行政等级以及老龄化水平的变动而有所差异。复旦大学副研究员叶欣基于2011年至2018年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其可能的原因是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效率提高。

生命历程与心理健康

在生命历程的不同阶段,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呈现多元化特征。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胡钊源的研究将定量追踪数据与定性访谈资料相结合,发现参与非农劳动的农村中老年群体作为“掐尖式”用工后的“剩余”群体,初始抑郁水平较低,但随时间推进非农劳动对心理健康的保护作用变弱,导致其抑郁水平增速较快。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闫辰聿将互联网应用程序划分为微信、短视频、影音和游戏四大类,研究发现互联网应用程序的使用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指出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边际效用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而递减。

外部环境与生理健康

健康是人们与自然环境、社会资源等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方面,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梁立波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地区空气污染会减少居民的就医频率,进而负向影响居民的生理健康。社会环境方面,西南交通大学助理教授卜涛基于健康需求模型理论解析劳动者流动行为与健康效应的关系,发现劳动者流动有着显著的健康促进效应,而具有农业户籍、流入高收入地区和优质医疗资源集聚区劳动者流动的健康促进效应更为明显。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

《中国人口报》 (2023年8月7日 理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