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滕聪波)“第三十二期人口与健康研究工作坊:工作论文交流会”于8月31日在文泉楼北307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期工作论文交流会由博士生滕聪波主持,人口健康创新团队全体成员参加。
工作论文交流会由团队博士生张槊分享自己近期读过的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上的文章What’s in the water? Long-run effects of fluoridation on health and economic self-sufficiency。与会同学重点学习了文章的政策背景、模型设定以及异质性处理效应,并就后续研究可以模仿的选题进行了积极讨论。
张槊博士重点介绍了因果推断中异质性处理效应的原理及检验方法。异质性处理效应指一项政策或干预对不同个体或群体产生不同效果的现象。这意味着其影响并非同质或恒定,而是依赖于受试者的特定特征(如年龄、性别等)。传统评估方法(如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依赖于“处理效应同质”的强假设,当处理时间交错且效应存在异质性时,其估计会产生严重偏误,因为传统估计方法会错误地将已受处理的单位作为对照组使用。
文章采用堆叠DID设计进行异质性处理效应检验,通过为每个处理起始年份创建独立子数据集,并确保每个子数据集内的对照组仅由始终未处理的“纯净”单位构成,从而杜绝了对照组污染。最终将所有子数据集合并进行统一回归分析,该方法有效地隔离了异质性的干扰,从而获得对平均处理效应的稳健且无偏的估计。